提起厂房,很多人都会想到轰隆轰隆的机器,埋头苦干的工人,满仓的货物……这些是我们对厂房“千篇一律”的看法。
文化创意产业园
近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兴起,很多利用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受到大家追捧,这些创意园不仅使企业可以舒适办公,还可供游人慢慢观光,发现艺术的惊喜,耳熟能详的创意园诸如:红专厂、太古仓、T.I.T创意园、1850创意园
厂房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城市面积,尤其对于工业园区庞多的花都来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有可为!
花都的产业园发展起来,创意产业园除了能获得自身生产的营收,厂房还能变成悠闲场所,华丽转身为景区,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
这些产业园到底要如何发展?花都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位园区运营者、企业家、员工以及文艺青年们先别急,来听听专家吴建宏先生的见解!
吴建宏先生,在业内名字响当当,成绩单也华丽丽:中华两岸创业发展协进会会长、台湾休闲文化创意设计师、台商资源国际集团首席策略顾问、台湾青创会资深创业顾问、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时常受邀在两岸进行各种主题演讲以及指导观光工厂的规划事宜。
大陆观光工厂发展误区多机会也多
吴建宏说:“在与这些企业交流中,我意识到,大陆观光工厂发展真的是大有可为。”
举例说,一家全国性上市食品大厂,好几十亩大的厂区,一栋又一栋的楼像豆腐块,让人仿佛置身在军营。在上班时间,整个厂区户外空荡犹如一座空城,可实际上该厂有几千名员工在工作。带领我去参观的当地工商局长,强烈推荐他们发展观光工厂。可该公司高层很直接回绝:“我们出货都来不及了,哪有多余心思来搞这些?没必要吧?观光工厂是企业转型的突破方式,我们生意可好得很!不适合!”
另外一家油漆大厂,工厂富丽堂皇,厂区的绿化看得出花了重金打造,庭园景观都很到位,兼具环保性及科技性,是现代化厂房。该工厂也很骄傲,称他们是当地最大的观光工厂,也是政府的指标性企业。但这些漂亮的地方,却只提供参观,没有进行“销售”,或者认为生意不好才去为之,还有怕人偷看偷学担心工艺外传的。诸如此类的误区很多,但这也是机会所在。
观光工厂必须要有创意的产品、亲身体验的参与感,才能带来无限的商机。传统产业因为缺工,难以维系竞争力,但若与观光休闲产业结合,让过去只用于生产的工艺,做成文化的展示,工厂直接变成销售服务末端“观光工厂”,生产才更符合社会需求,才能创造出新商机。
观光工厂要塑造独特气质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吴建宏说:“每次看见一片荒凉之地、空荡之屋或杂乱厂区时,别人常转身就走,而我总会想很多。在我一生中,看过无数个从无到有的案例,我脑中会马上想象这个空屋荒地可能的未来,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其实,追求文化的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开公司要赚钱,但更重要的是能创造一些让后人敬仰的历史,让企业文化长存下来,这些不是靠花点钱、简单改装就能完成,必须要因厂而定,梳理专属文化脉络,找到最核心要展示的东西。这个过程不能够复制,而要从企业的根本出发,一步一脚印走出自己的气质。
“我敢肯定,在未来绝大多数工厂都需要建构一家展现自己文化及历史定位的观光工厂,而不是员工一直从制造业跳槽到服务业。因为自己的工厂,就是充满快乐和机会的事业所在。”吴建宏说。
来源:广州花都发布
地址:上海市建国中路8号(8号桥)8号楼
电话:021-54654890
信箱:gyly@itripsh.com
版权所有 @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 ZTU设计
备案信息:沪ICP备07024080号
扫微信,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