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包括对现代工业场所的参观,包括参观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等。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原有的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开发和再利用,被重新赋予旅游价值,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工业老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据数据统计,近三年来,中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新时代中国发展工业旅游具有独特的物质和文化资源优势,独具内涵的工业文化遗址众多,吸引力强。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现有262个资源型城市、14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旅游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已在全领域铺开,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从由单纯的工厂参观延伸到了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从产业角度来说,工业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六大模式可以借鉴:
工业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产地开辟为博物馆,展示其工业遗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最初的利用方式,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再利用方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建筑、厂房等的保护;根据工业遗产的规模和自身特点,可以分为露天博物馆和市内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能够为游客展示独特的工业景观,同时提供生产场景再现等产品,为游客提供了重要的旅游体验。室内博物馆则以展示当年的生产文化、产品为主,并配合完善的解说、表演活动提高游客体验度。
案例:重庆工业博物馆
重庆工业博物馆是重庆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打造的重大文化设施,是重庆市政府利用重庆钢铁厂大渡口厂区搬整体搬迁后在原厂区上兴建的一座工业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主要收集能够反映、记录重庆工业发展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实物。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生产产品、文献资料、音像资料、专利技术资料、生产工艺、商标广告、生产生活用具用品等具有标志和典型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物品。重庆工业博物馆是整个重庆文化的浓缩,代表了一个城市厚重的历史。
开放空间模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周边有大量居住用地,且建筑遗存较少的工业遗址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工业遗产所在地逐渐变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其周边也逐渐被住宅小区所包围。因此工业遗产成为增加周边居民公共游憩场所的重要途径。
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景观公园、公共休憩场所等,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又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带动周边地块环境提升。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停产后被改建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公园,部分厂房和仓库被改造为迪厅和音乐厅,废旧的储气罐改造为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国内将工业遗产地改造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典型案例是粤中造船厂旧址改为中山岐江公园。1999年粤中造船厂破产后,利用厂区的遗存及现代景观小品,采用景观设计学原理创造了一个展现产业美的休闲游憩空间。
综合体发展模式
受“混合使用”理念的影响,一些工业遗产地也被开发为集商店、咖啡厅、餐馆、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如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的改造,维也纳“煤气储罐新城”改造为功能齐全的综合体等。
创意产业园模式
创意产业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发达国家,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界定,在我国它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这种方式与前三种方式最大的区别是,围绕“创新、艺术”开展再利用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赋予工业遗产新的文化涵义,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案例:798创意产业园区
北京的798是我国工业旅游创意产业运用的典型案例。原为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798,最初以对外招租的形式寻求闲置厂房和建筑用地的再利用。因其低廉的租金和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现代艺术创作者,随后近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被改造为艺术创作室、画廊、时尚创意店铺、餐厅酒吧等,汇集了国内许多名流艺术家来进行创作。798的发展模式随后成为国内各个地区效仿的对象。
旅游度假地模式
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直到1996年才在美国旅游研究年刊中被正式提出。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工业遗产旅游逐渐兴起,尤其是在英国,工业旅游景点成为英国当时增长最快的景点。此外欧盟各成员国将工业遗产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门类设计主题游览路线,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工业旅游的发展。这种再利用模式与前几种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对原有工业文化的展示。
案例: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景区
博雅方略文旅集团规划的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景区位于新疆伊犁河谷伊宁县域、兵团四师七零团工业园区,是一个工业旅游主题景区,被誉为——东方普罗旺斯。景区于2009年建立,2010年正式营业,是国家4A级风景区。整个景区分为“婚纱摄影区、综合服务区、工业游览区、薰衣草观光区”四大部分,通过发展薰衣草芳香文化,成功地实现了当地的产业转型。
在景区内部,既有主题文化观光停靠站、浪漫情怀(观景塔)、浪漫步道(木栈道)、爱情海/浪漫田园(薰衣草种植田园)、七彩花田、鹊桥(木桥)、浪漫记忆(观光摄影平台)等观光项目,赏心悦目,又可以参观薰衣草生产加工车间、产品体验室(调香及薰衣草产品体验)、进行深度的芳香文化体验活动,喜欢薰衣草的游客也可以购买到多种多样的薰衣草工业制品,属于大型的工业旅游度假区。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景区发展迅猛,自2010 年正式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数40余万人。景区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得到了广大国内外游客的好评、赞誉和多项荣誉。
工业特色小镇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将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案例:宁海智能汽车小镇
宁海智能汽车小镇位于宁东新城核心区内,小镇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小镇临水见山,自然生态优美。通过工业参观廊道、汽车主题公园、科技文化中心、小镇客厅、特色街区以及慢行系统等功能区的打造,处处体现智能、汽车、小镇主题,让人们倘佯在山水之间,体验在智能世界。
工业特色小镇,为全国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找到新的产业着力点,进一步激发产学研结合,从技术研发到市场产品转化的积极性,有助于很多自发性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
来源:第一旅游网
地址:上海市建国中路8号(8号桥)8号楼
电话:021-54654890
信箱:gyly@itripsh.com
版权所有 @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 ZTU设计
备案信息:沪ICP备07024080号
扫微信,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