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杭州地图,你能找到多少工业遗存?在历史河流中,这些曾经机器声轰鸣、人声鼎沸的厂房仓库慢慢湮灭了,但是,它们并没有被废弃,而是以另一种方式保存下来,成为杭州的独特记忆。著名的大河造船厂变身成了运河新天地,成了产城融合的一部分;水泥厂转身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就连那些破旧的铁轨,也变幻出了灵动的艺术公园……
今天,由本报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杭州市城市规划档案馆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写完成的《重生——杭州工业遗存建筑集萃》一书正式面世。本书分四个章节,分别展现杭州机械工业类、纺织工业类、医药工业类和其他工业类工业遗存的昨天和今天。
比如,开篇的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半山基地建筑群,在20世纪60-80年代,它可是业内一颗璀璨的明星,拥有炼铁厂、转炉炼钢厂、中型轧钢厂等数十幢建筑,部分建筑内部还铺有铁轨。2015年12月底,承载着许多人青春记忆的杭钢半山基地正式“熄火”,全线关停,但厂区内的大型吊车、高塔、高炉等具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未来,基地将打造成一个集产业、创意、文化、休闲、游赏、体验多位一体的活态复合空间。
纺织工业类遗存中,杭一棉、杭丝联、浙麻这些耳熟能详的纺织工厂一一记录在册。曾经,这里的纺纱机、自动织机日夜运转,隆隆的声音代表了时代的兴盛和繁荣。而如今,这些错落有致的老厂房被重新粉刷,现代感与年代感的巧妙结合,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昔日机器轰鸣、纱布流淌的纺织往事。
医药工业类遗存中,杭州选择将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张同泰药店等医药工业遗存建筑保留重塑,通过独特的方式“组装”起来。翻开这本书,读者就如进入了医药行业的博物馆,打开了这个行业的百科全书。
《重生——杭州工业遗存建筑集萃》是一本温暖而珍贵的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父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记录了杭州工业经济辉煌的遗韵,让“昨日完美重现”。书中很多照片都是杭州城建档案馆首次对公众公开,相信读者们可以在这凝固的艺术中触摸到杭州工业遗存的变迁和发展。
今天,《重生——杭州工业遗存建筑集萃》将首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人在大杭州”微信公众号,前十名读者可以免费获得新书一本。如果没抢到也没关系,我们将以成本价提供100本供大家购买。详细购买信息请关注“人在大杭州”微信公众号。
来源:每日商报
地址:上海市建国中路8号(8号桥)8号楼
电话:021-54654890
信箱:gyly@itripsh.com
版权所有 @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 ZTU设计
备案信息:沪ICP备07024080号
扫微信,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