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人”为上海旅游发展把脉
一场名为“旅游学人论坛”的学术圆桌会议近日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行,沪上知名专家济济一堂,针对旅游行业的热点话题,展示了各自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华师大商学院旅游系主任楼嘉军指出,上海城市旅游进入五大战略机遇期,即进入休闲生活常态化的产业机遇、旅游已跃升为民生经济战略产业的时代机遇、大虹桥功能区建设机遇、7000万人次的世博机遇和后世博的迪斯尼机遇。 他还总结了上海旅游产品开发出现的几大趋势:内涵上,从景观性向文化性演变;形式上,从观光性向度假性发展;体验模式上,从参与性向娱乐性过渡;内容上,从观赏性向主题性转变。基于上述变化,市场推广也出现明显变化,从过去的要素驱动、产品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并向形象驱动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旅游系主任居阅时教授从游客的角度剖析了上海旅游产品的不足。他说,上海旅游产品以空间洒布为特点,缺乏内在联系,留给游客是片断的、不连贯的浅表印象。他主张以“上海精神”为文化主线,研发上海旅游产品。 我国旅游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上海,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上海财大博导陶婷芳教授对新业态定义进行了解读。她指出,旅游产业的本质是创新,旅游新业态是指其组织形式、赢利模式和经济效率发生系列变化后,旅游市场上旅游企业的新产品。她以携程网等为例,剖析了其特征表现为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多方参与的运营系统、公共服务的功能保障系统和综合目标实现的评价系统。 论坛上,复旦大学旅游系巴兆祥教授的“台湾旅游发展模式的思考”、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邦泰的“长三角旅游精品建设”、上海旅专校长杨卫武的“旅专与旅游业使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许传宏的“世博会与会展业”、上海大学陈建勤教授的“设立‘世博人家’的意义和条件”、松江商旅委副主任李萌博士的“佘山度假区新一轮发展思考”、外贸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黄郁成教授的“旅游人才培育模式”、外贸学院姚昆遗教授的“世博演艺中心的后续利用”等专题演讲,都引来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这些“旅游学人”的意见与建议,对发展中的上海工业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业旅游是都市旅游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旅游景点企业的从业人员要把握机遇,提升与做好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从旅游接待到旅游服务理念,提升参与性到娱乐性过渡;要从简单的产品驱动旅游,发展到市场驱动旅游产品,使上海工业旅游更有序健康地发展。(许克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