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到上海,一个世纪的建筑装饰艺术之美
1925年巴黎世博会的主题是“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这届世博会开创了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建筑风格对上海的近代建筑影响深远,使上海成为世界装饰艺术派建筑的中心之一。 装饰艺术派脱胎于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随着现代化与工业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家们尝试寻找一种新的装饰形式,以契合当代生活特征。1925年巴黎世博会展示这一新式建筑与装饰风格,它反对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主张机械之美。 上海遗留下大量珍贵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它们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量漂亮的公寓和别墅坐落于法租界,而办公建筑和银行则位于老的公共租界。这种风格的建筑设计主要来自于最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和法国设计师P.费色尔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设计了一大批时尚摩登的建筑,如美琪大戏院、百乐门舞厅、恩派亚大楼、聚兴诚银行、大陆商场、大上海大戏院等,至今这些房子依然是上海城市的地标。 上海的装饰艺术派建筑不仅拥有这个流派显著的风格,如之字形外观、舷窗般的窗户、风格化的花卉和动物图案等,还加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云纹、古钱等,反映整个城市的乐观主义精神。上海装饰艺术派建筑所形成的城市景观,及其引发的摩登生活氛围,近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上海和上海人。(李峰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