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底,为更好的编制《工业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我有幸赴辽宁省的铁西工人村生活馆、沈飞航空博览园、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阜蒙县十家子玛瑙城等工业旅游点进行考察调研。此次调研考察让我对辽宁省的工业旅游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感受,受益颇丰、感受良多。辽宁省工业旅游开发实践和经验做法,对上海的工业旅游开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想结合此次所看、所听、所感,谈谈这次辽宁省考察调研的体会和启示。
一、注重工业遗存保护利用
从前,铁西区是一个以悠久历史和工业文明著称于世的沈阳老城区,素有“东方鲁尔”之称,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无数第一,是个孕育了深厚工业文明的工业城区。现在,铁西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宜居城区。从一个重工业城区如何转变为一个宜居城区,此次辽宁之行为我解答这个疑惑。铁西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铁西工业遗产的挖掘、保护、整理和利用,在“东搬西建”过程中保留了铸造厂旧址、工人村住宅围合等许多珍贵的工业文化历史符号,并通过整旧如旧的方式再现了工业生产场景、工人生活原貌、展示了工业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工业旅游项目,推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文化精品旅游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铁西特色工业文化之旅。
工业遗存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并如同自然遗产一样,是不可重现和复制的。保存一部分有价值、有特点的工业旧厂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并赋予其新功能、新生命,关系着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对寻求适度合理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工业遗产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财富。
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百年工业历史积淀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产业文化。例如,普陀区的苏州河,曾经苏州河两岸工厂林立,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也是上海工业遗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据悉,今天的苏州河两岸仍然保存了大量的工业厂房、工人及资本家住宅、工人革命运动遗址等各种类型的工业遗产近30处。再如上海传统工业重镇杨浦区,有中国最早的机器造纸厂上海机器造纸局(1882年),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杨树浦自来水厂(1883年),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890年),中国最早的外商纱厂怡和纱厂(1897年),工业遗产近37处。
二、加强工业旅游文化资源
虽然从内容上看,工业旅游的资源不外乎工业生产过程、企业文化、工业遗存等,但是,从组织、开发、展示和体验所有这些资源的核心,都是文化。文化才是所有这些资源的共通要素。发掘这些资源,是发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展示这些资源,是展示其文化价值和意义。离开了文化,任何一类工业旅游,都失去了它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也失去了它的特色和亮点。
三、如何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展示其文化价值
第一,保护工业遗存的丰富内涵。即除了保护工业遗存的外壳外,还要保护其格局,并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适合的保护理念和方针。例如,周边的环境、核心设备、产品、品牌、图纸以及无形文化的保护。第二,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保护。目前工业遗产的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在原有遗址上改建成博物馆、景观公园,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形式,大部分保持原始状态,以“保”为主,其实工业遗产应该是动态的、及时的,应需采取灵活多样的保护方式,并处理好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例如,铁西区工人文化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工业旅游角度设计工业遗产保护,把代表城市近现代工业水平、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人家庭、学习内容,经济情况,休闲娱乐,工厂车间等链条式保护下来,开发一个丰富的工业旅游“线”,形成到看工业化工人生活工作旅游主题。
工业旅游已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重要分支产品,为丰富上海都市旅游内涵,构建多元化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做出了贡献。此次的辽宁调研考察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改变离不开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价值的宣传体现。希望能够通过不断推进上海工业旅游的发展,从而给上海这座工业大都市带来更多的惊喜。(戴光珠)
地址:上海市建国中路8号(8号桥)8号楼
电话:021-54654890
信箱:gyly@itripsh.com
版权所有 @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 ZTU设计
备案信息:沪ICP备07024080号
扫微信,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