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旅游
EN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行业动态 >

老工业遗址的创意转身

目前,国内部分乡镇存在着一些被时代淘汰的老厂房、老建筑,或是承载着几代人成长记忆的传统村落、民居、古街古镇。在时代发展的车轮下,它们远离了往日的喧嚣与热闹,显得有些落寞。如何盘活并善加利用这些包括老厂房、老建筑、传统村落在内的“库存”,使其发挥新的价值,值得社会各界深思。河南省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尝试,让老工业遗址焕发了新生机。

□□本报记者 裴秋菊

找一个试点做下去

由河南省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源文旅集团”)投资的“那些年·小镇”项目,是以独有的兵工文化、民宿文化、洞穴文化、卢仝文化为核心资源,致力于打造以休闲、度假、养生、心灵需求、情感触动为主的文化旅游创意野趣生活区。

2015年初春,4个男人来到废弃的531兵工厂,开始了垦荒之战。“我们刚进驻时,政府在这里做了一个小茶园,但单独发展茶园有些困难。而废弃的9万多平方米的老兵工厂工业遗产和周边散落的百十户传统村落,让我们思索如何以文化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立茶旅结合的旅游基地。”济源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那些年·小镇”镇长智延广对记者说。

2016年,“那些年·小镇”项目正式立项,济源文旅集团对其进行了前期的规划设计,“我们拿着初步设想进行招标,找到了专业团队,并要求团队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其中。”智延广介绍。

然而,由于对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不足,该项目立项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当地村民的质疑:“这么破旧的厂房能有什么价值?”“此前也有人搞过开发,最后不也是不了了之。”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对本地企业的不信任,济源文旅集团董事长邱英平决定先打造一个项目,把自己的理念呈现出来,“拿出一个作品,让别人看到你的方向,做出来远比说出来直观。”

于是,“那些年·小镇”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将最破旧、最不被看好的厂房进行改造。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没日没夜地实干,仅用了100多天,原本破旧废弃的厂房变成“老兵工酒店”的新模样:饱经岁月洗礼的斑驳墙体、子弹箱做成的隔断墙、摆放别致的老物件……处处都是军工元素,让之前在这里生活过的老三线人、老军工人热泪盈眶。 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沟吸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同行来考察,老兵工酒店的成功打造得到社会的认可,也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做有温度的野趣生活区

面对如今景区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如何让“那些年·小镇”在千篇一律的景区中生存下来,并有很好的发展,一直是项目负责人努力的方向。

在智延广看来,旅游产品的创意和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孤品,就是达到别人不可仿制、不可模拟的境界,这个产品是量身定做的。对于绝无仅有的自然景观,不用刻意打造;但对创意性景观和产品来说,必须附加以文化,因为文化是独有的、不可复制的。

因此,盘活和利用好包括老厂房、老建筑的存量房产,以及一些传统村落、民居、古街古镇,通过恰到好处地改造,使其中一部分仍有相当长使用寿命的房屋继续发挥新的价值,或许是“那些年·小镇”项目可以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径。

智延广指出,依托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兵工厂工业遗址,打造具有国家记忆的国学教育、军旅文化军事体验基地、国际艺术驻留基地,引领全国大批量遗留废弃国有资产的盘活利用,打造兼具时代记忆和现代元素的创意休闲社区。

而散落在老兵工厂周边的传统民居,是中原的特色文化,把当地的民居民宿文化植入其中,做场景的复原,则会吸引那些有“乡愁”情结的游客。

“为此,我们将‘那些年·小镇’打造为有温度的野趣生活区,融入卢仝茶文化和洞穴文化资源,将旅游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智延广说。

在北京艾力森中研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洪文平看来,盘活利用好类似531老兵工基地这类存量房产,考验着当地政府、市场及相关企业的智慧。“这其中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长远规划及顶层设计问题,既要讲情怀,也要讲市场。如何依托当地特有的人文历史记忆、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型特色小镇,需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借助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力量,做好系统性定位和长远发展规划。”

村企共建共生 实现精准扶贫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应该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应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运营模式,避免后期由于业主方与当地村民的冲突而导致项目搁置。

济源文旅集团总经理曹磊明确表示,项目要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妥善处理好集团与当地村民的利益关系。为此,济源文旅集团提出了“政府+公司”“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农户+商会”的发展模式,将集团和村民建成一个共同体。

此外,小镇的发展规律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的作用是搭建平台、进行协调和政策支持,集团会把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传输给村民,鼓励村里成立合作总社,总社下设若干分社。根据村民各自的特长,设立相关合作社,并让村民加入其中。

“比如,对擅长养蜂的村民,我们会鼓励他成立蜜蜂养殖合作社,并对产品实行保护价和定产定量的收购,收购之后融入小镇的销售,作为衍生的销售产品。再如,我们培训村民科学种植果蔬,将健康的食品提供给小镇的‘镇民’,为村民提供了谋生和就业的渠道。”智延广介绍,在未来的经营中,村民也可以参与其中,通过介入合作社和小镇的工作,促进村民自动自发地加入到运营和管理中。

业内人士表示,济源文旅集团这样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在盘活存量房产、打造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契合了当下“乡愁经济热”,有望衍生出一系列产业,为当地老百姓创造就业条件,改变其生活现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精准扶贫”。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返回

上海工业旅游

地址:上海市建国中路8号(8号桥)8号楼

电话:021-54654890

信箱:gyly@itripsh.com

备案信息:沪ICP备14035353号-1

版权所有 @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扫微信,关注我们

上海工业旅游

地址:上海市建国中路8号(8号桥)8号楼

电话:021-54654890

信箱:gyly@itripsh.com

版权所有 @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 ZTU设计

备案信息:沪ICP备07024080号

扫微信,关注我们